# 重新思考数字货币的价值 如果粗略来看,为何西方人会更加富有,而东方人普遍来说更加贫乏,如果从具体的一些个人去看,是生产水平差异,是拥有知识量的差异,如果从长时间的尺度来看,只有一个因素能完全洞悉这一切,那就是继承。西方人拥有古老的欧洲封建传统,其继承是不会轻易断层的,子孙从古老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加重要的是精神财富。而东方人(不包括日本)几乎没有古老的封建传统,家族财富能够继承超过1000年的几乎是找不到的。 如果从货币起源的角度去看,货币的价值是如何而来的,现代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那些不怎么需要货币的社会群体是如何运作的,在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社会,商品并不会如此充分流通,流通的货币可能在人的一生中都只会被使用数次,那么他们理解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毫无疑问将会是能够作为传家宝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可能并不会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而是最具有珍藏价值的。这个珍藏价值是家族性值的,同时也是具有社会共识基础的,因为一旦家族发生一些变故,这样的传家宝要能够拿出来变卖救济。 如果两个社会进行贸易,经过长期的博弈,只要两个社会不断将更多财富聚集到同一种价值存储中,那么彼此之间完成贸易的成本将会大幅下降。两个社会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总是有将价值存储统一化的趋势,但人性中另外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同样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偏见,基于偏见构建起来的自我保护的小共同体,民族国家,都要发行自己的主权货币。 财富积累在非常长的时间尺度来看,能够流传下来且重要的绝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由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共同构建的一个阶级地位。而从历史的经验中看,对这种阶级地位构成威胁最大的是集权体制和集权体制奔溃后的社会混乱。比如在一个讲求社会共性的集权体制中,能够轻易发动“打土豪,分田地”的社会运动,阶级分层的社会在这样的体制中是不能容忍的异端,是他们报纸中所说的过街老鼠。还有就是集权体制奔溃的时候,农民起义,异族入侵,原本属于富裕的上层社会阶级能够很快消散在历史长河中,当然其软弱性,不能组织自我保护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其命运。 想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将财富继承给子孙后台,重要的不是把价值存储在什么价值存储中,而是能够构建起保护财富价值的社会网络。如果没有武德,那就要交保护税,如果生活的时代,其统治政府的构建是哲学层面“善”的,那可以交付正常的税收构建共同体的保护主体,不管是外籍军团也好,还是国防军也罢。如果其统治政府是哲学层面“恶”的,特别是一些历史中常见的僭主政治,想要保护自己的家族财富,当然最佳的方法是跳出原先危险的社会,寻求一个异邦的保护。跳出原先危险的社会,家族成员都是比较容易的,家族财富才是最困难转移的,在一个还有大规模贸易往来流通的两个社会之间转移,还是比较轻松的,但在两个不再有大规模贸易流通的社会之间转移,那就要困难得多。如果还要在保存家族财富的斗争中,胜利的概率增加一些的话,既然自我保护能力是很难构建起来了,那就只能选择一种不暴露的方案了,如今想要家族财富不再暴露,真的非常困难。想要自己不再被下一轮的“打土豪分田地”盯上成为目标,还有什么比数字货币更加优质的方案呢? 了解货币历史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货币的演变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收藏的阶段,其共识是局部的,但也会逐渐过渡到成为社会共识,第二阶段是存储价值的手段,第三阶段是交换媒介,第四阶段是记账单位,比如我们最为熟知的比特币,现在正处在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的时候。这是数字货币的一个基本大石。 如果知道了基本的大势,结合身边急转直下的实际社会情况,应该能做出具有远见的选择,选择给子孙后台留下怎样的传家宝。 共识 分享 收藏 微信扫一扫
这篇文章暂无评论,赶紧评论一下吧~